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Vision Lif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Vision Life.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June 24, 2010

信義神學院關顧牧養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What Shall We Do?)

(刊於國度復興報416期)

  一○五萬人有多少?比宜蘭、花蓮、台東加起來還多,比全台灣的基督徒總人口還多,它是目前在台外籍移工、新移民配偶及其所生第二代子女的總人口!位於新竹 交流道旁的中華信義神學院(以下簡稱信神),注意到這個全球化衝擊加上政府勞工及婚姻政策形成的龐大族群,是活在這塊土地上卻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福音未得之 民,於是推動針對此族群的宣教並連結許多國外差會及台灣教會一同投入。
「外籍移工」就是一般俗稱的外勞,「新移民配偶」過去則常被叫做外籍新娘,不論她已結婚幾年都叫新娘;信神副院長魯思豪表示:那些俗稱其實都帶有歧視性,而以外籍移工與新移民配偶稱之,是較為尊重的說法,也是他們最能接受的稱呼。
全球化形成的人口流動
  在台一○五萬人口的新族群,其實有一個主因來自全球化的資源分配不均,造成部份人口從資源少的地區或國家往資源多的地方移動,鄰近的香港、韓國、日本等國 也都面臨類似新族群人口快速增長的景況;包括台灣在內東亞幾個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與建設,其實與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外籍移工息息相關。
外籍移 工在台灣,是個有別於過去傳統俗稱三低基層的「3D新基層群體」── Danger、Dirty、 Discrimination( 危險、骯髒、被歧視),他們幾乎每天都超時工作,以低廉的薪資從事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而且還要受其本國及台灣的仲介公司雙層剝削,通常來台第三年才會 真正開始存到錢,工作滿三年後又必須先被遣返回國才能再申請來台,最可悲的是他們即使在台工作十餘年也拿不到永久的居留權;在現行政策下,他們被視為台灣 的過客、被當作次等人。信神魯思豪感性地說:「我們所享受台灣經濟成長的舒適生活,一大部分是這群外籍移工兜售他們的青春,在危險、缺乏人權的環境中工作 所換來的。」
至於來自中國及東南亞的新移民配偶,則面臨許多語言隔閡及文化適應問題,因語言不同造成的夫妻溝通問題,常造成新移民配偶的婚姻不 幸福,此外其子女到國中年紀後,甚至會開始歧視其中文能力較弱的媽媽。近期的觀察也發現她們在同儕之間容易比較與誇耀自己的經濟能力,假若先生不忠,她們 也容易傾向於對婚姻不忠。

積極看待新移民族群
  我們當如何看待這個新移民族群呢?魯思豪指出:不同民族通婚對下一代在語言學習上是更具加分作用的,台灣社會應當將其視為機會而非負擔;同時教會也應看到 這個龐大族群其實是福音未得之民,比方說泰國是小乘佛教國家、越南於二○○○年共產政府才對外開放,印尼則是回教國家,在許多省份傳福音甚至是犯法的,這 些國家的人往往來台灣才有機會聽到福音;他們在台灣卻又面臨許多不義不法的事,包括不平等的薪資、非法的超時工作,以及無法長期居留及語言困難等等,甚至 可說是受到政府政策與社會整體的歧視,教會豈不應正視這個人口比基督徒人數還多的族群,代表著基督伸出愛的雙手來關顧接納他們?
目前信神除了開 設相關宣教課程傳遞神學理念,師生組成宣教團契至各地泰籍移工教會、移民署收容中心、甚至拘留外籍人士的監獄進行關顧及傳福音之外,信神也籌設「宣教中 心」成為資源平台,連結眾多教會與國外差會持續投入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福音事工,並提供其法務及生活的實質協助;信神盼望能提供眾教會在神學立場上的 學術性參考,再加上眾多不同教會、差會及機構的實踐經驗,強化台灣教會對此新族群的宣教動能。魯思豪堅定地說:「我們有的資源雖然不多,但信神會以有限的 資源盡全力來做這一塊。」

夏義正牧師與馬堡差會
  在國內只要談到泰籍移工的宣教與福音事工,就不能不提信神圖書館館長夏義正牧師,他來自德國一個有百年泰國宣教歷史及經驗的「馬堡差會」,花蓮畢士大教養 院即為馬堡差會所建立;已在台灣北部陸續開拓建立六間泰國教會的夏牧師,可以說除了在信神授課之外的其他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在台灣的外籍人士。
夏牧師幾乎每週都會帶著泰、越、印尼、簡體中文等各式語言的福音書籍,到新竹及南投移民署關顧逾期居留的外籍收容人,以及與「燈塔協會」成員前往台北監獄 探訪共約二百七十位外籍受刑人;燈塔協會是由多位印尼、越南、韓國、泰國等國籍基督徒組成,夏牧師則是目前的協會領袖。談及台北監獄時,夏牧師特別指出該 監獄將相同種族語言的外籍受刑人隔離在不同工場,早已受聯合國指責,國際上將其視之為台灣忽視人權的舉措,對台灣的國際聲譽有很負面的影響。
到了週末,就是夏牧師最忙碌的時候。每週六在觀音、內壢等地有許多泰語查經班,主日上午在台北樹林、三重等地泰國教會講道,下午在各地泰勞工廠附近的泰國餐廳發福音單張,晚上則在觀音、內壢泰國教會講道,此外每月還到台中的泰國教會講道一次。

宣教中心成為資源平台
  信神宣教中心連結了幾個像馬堡差會一樣,長期委身某個國家、種族福音工作的機構,例如越南的國際差傳協會和宣道會、印尼的工業福音團契,以及由數個國家基 督徒成立的關顧在台外籍人士協會(TECC)等。彼此也發展出一套有默契的配搭模式:在傳福音和教會拓植方面,其資源、方式和策略以差會為主,而在關顧對 象有生活、法務或社會問題時,由信神出面與政府或相關單位協調,例如各地收容所事工的連絡及安排、收容人遇到不平待遇時的申訴協助解決、國家法令不週全時 修正建議,以及與政府官員的溝通等等,著重在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上;透過這種福音與生活實務面的雙重關懷,已成功協助多位外籍移工接受福音相信耶穌及順利 返國。
信神基層宣教部郭素鳳主任說,台灣不少教會在牧養關顧過程中,接觸到越來越多新移民配偶,卻常不知如何處理其遭遇的問題,或者教會中缺乏 具相關恩賜的人力,正好六月廿八日信神將舉辦關顧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基層宣教研習會,盼望更多教會願意來學習如何牧養關顧這個族群。

外籍移工的非傳統牧養關顧
事實上,信神與差會、教會發展出許多因時因地制宜的非傳統牧養關顧方式,比方說夏牧師建立的幾個泰國教會,在主日當天傍晚向當地教會借用會堂,不但教泰籍 移工中文課,也讓他們教本地人泰語課,晚上七點半開始的主日崇拜,詩歌敬拜後馬上就有廿分鐘的福音佈道,每次都呼召人決志信主;接著很快把人分成兩組,一 組是信主三個月內的初信造就,另一組則是信主較久的裝備課程。最後聚會結束時則發動大量義工開車送信徒回工廠,趕在門禁時間前回到宿舍。
許多外籍移工一個月只放兩天假,這僅有的兩天假期又花兩、三個鐘頭搭公車和火車到教會參加崇拜,便要充分利用難得的時間;這樣的牧養關顧也證明很有果效,每年都有信徒獻身傳道,在台期間修讀遠距神學院,回國後再正式就讀當地神學院,向自己的同胞繼續傳福音。
至於平時對信徒的關顧與牧養,因為外籍移工平時都住在工廠宿舍無法外出,因此根本就不能探訪,於是就改用電話關心與牧養,透過手機讀經與禱告,外籍移工教會傳道人每月的電話費用支出平均約五千元。

未來的展望及可行策略
信神每學期都會舉辦各式有創意的宣教募款活動,讓師生及教會關注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宣教需要,比如發動全院師生為弟兄姊妹「宣教洗車」,以及舉辦「泰享受」泰式料理募款餐會等等。
魯思豪表示,長期且持續地關心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族群,能在政府修訂政策法令時發揮影響力,信神也將繼續與政府部門維持互動,並對不義不法之事保持關 注、提供協助。他也為教會指出一個較可行的具體事工策略,就是和縣市政府合作新移民家庭的訪問關懷,並協助新移民女性開設諸如美滿婚姻講座,或是語言、親 子等課程等。(第416期,2010.6.22發佈)



【照片說明 】

▲三重泰國教會聚會一景(夏義正牧師提供)
▲泰國教會舉辦聯合退修會於石門(夏義正提供)
▲南投收容所小型佈道會
▲夏牧師正在發泰文福音單張(夏義正提供)
▲內壢教會泰國人受洗(夏義正提供)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文字營之感(Impressions After Writing Camp)

神國資源為基督,
秋末營會在新竹。
俐理老師細分訴:
高祖高長乃信主,
一條扁擔米和書,
傳揚主名己不顧;
五代事主海內外,
感我生命亦蒙福。

文字營裡蘇牧師,
其祖失足卻信主;
自此蒙恩及後嗣,
父母新婚定心志:
先求祂國和祂義,
我和我家必事主;
果然手足皆服事,
感我成家當如此。

重不破紙是鐵磚,
卻有細釘把木穿,
細釘好似我生命,
薄水一車主掌管。
時間金錢和才幹,
五千恩賜可成萬;
未得之地仍荒涼,
感我筆耕人心暖。



(國度復興報的文字營會報導,這位「記者」是位文字牧師,也是和羅傑一同上課的同學哦。)

第一屆神國資源文化營 培育文字與文化的傳人

 【記者李鴻志新竹報導】第一屆神國資源文化營(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KRC)於十月廿九至十一月一日在新竹聖經書院舉行,分別由蘇文安老師教導文字實務培訓、周蘭惠老師教導藝術欣賞與創作,高俐理老師教導領導管理。

 這是KRC在台灣第一次舉辦營會,秉持過去十一年來在美國的美好傳統,讓台灣願委身於神國度的人,有機會受文化傳人的培訓。高俐理老師說:「同學們不是僅來參加一次營會,而是加入神國的大家庭。」她說,基督徒的才幹都該被發掘出來,並貢獻在神國度中;因為越用,則越有用。她引希伯來書十一章24-27節談到摩西如何確定自己的身份、如何看到未來的獎賞、如何憑信心走上呼召的道路,這種種的反思與討論都帶給同學們很大的鼓勵。在每天早晨的「聚焦時間」,同學們表明委身於主的決心,讓主的心得到很大的滿足。

 課程中,文字營的蘇老師傳授他「寫作十訣」、「七每運動」的祕訣,並給每一位學員的見面禮──第一封信中都提到:「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讓同學們親身體會老師言行一致的教導,因而也願學效他發揮筆耕的影響力,在台灣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領導營的高俐理老師則從實務經驗中,傳授她在美國高階顧問公司的管理經驗。她說:「每一位領導者都需要「導師」(mentor),但這在台灣較少被注意,然而在國外頂尖的企業裡,越是上層的領導者都有個人的「導師」可以定期與他們諮商。」課程中她談到「衝突處理」、「價值表」(value list)等觀念,也讓學員實際討論與角色扮演。

 藝術營的周蘭惠老師教導同學們對色彩、構圖、潑墨、寫生、創作的技巧與觀念,最後大家也都發表他們的作品,展現出四天來的學習成果。三位老師都從美國自費前來,有的利用自己的休假、有的則為異象或剛好為特展前來,讓每位同學都很感動老師們的擺上。

 由於美國KRC營會是從文字營開始的,所以至今已培育出一百多名業餘文字愛好者,藉此他們編出一本「神國雜誌」。專欄中每位作者都學有專精,並以志工身份編採寫作,最後再以網絡連結於世界各地。KRC免費供索閱,詳洽天恩出版02-25153551。

Sunday, October 04, 2009

30歲的百萬人佈道家(Evangelist At 30 )

前兩天深夜,翻看網站上過期的國度復興報新聞,看到這一則新聞讓我很驚訝:
年輕佈道家30歲前領百萬人歸主

 【編譯Icula/ANS九月四日報導】到墨西哥服事的佈道家之子但以理.金恩(Daniel King)立志要在30歲以前,帶領一百萬人歸主。這目標最近達成了,於是他與妻子改立新目標:每年要帶一百萬人信主。
 金恩自幼廣泛閱讀當代許多偉大佈道家的傳記,葛理翰(Billy Graham)、歐洛‧羅柏斯(Oral Roberts)和奧斯本(T. L. Osborn)都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金恩說:「我看見這些佈道家佈道時,台下人山人海,於是便渴望成為佈道家。」
 金恩說,他五歲時就蒙召要當傳道人,六歲他已開始傳福音。他父母在他十歲時,成為到墨西哥服事的宣教士。接下來十三年,金恩隨著父母在墨西哥佈道。早在十四歲時,他便開始做兒童事工,使他有機會到美國超大型教會服事,對他來說,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搶救靈魂。因此,他寫下的人生目標是:三十歲以前,要領一百萬人歸主,而不是成為富翁。」
 金恩畢業於奧克拉荷馬州士薩市(Tulsa)基督教羅伯特大學(Oral Roberts University,是美國西部排名一流的大學),取得新約聖經學士學位。就讀大學期間,他便開始環遊世界,向凡願意聽的人傳福音。
 為要達成目標,他拜訪了五十多個國家,並且曾在一場聚會中,向五萬人佈道。如今已經是環球佈道家的金恩和妻子小心翼翼地記錄在他們的佈道會中接受基督的人數。在印尼,他們收到兩千六百餘張決志卡;在巴基斯坦,收到一萬一千多張,在衣索匹亞也收到五萬多張。今年,就在金恩三十歲生日前夕,他們將這些人數加總,發現目標已經達成。於是改立新目標,每年要領一百萬人歸主。
 金恩與另一些年輕的佈道家共同創立「靈魂贏得者聯盟」(Soul Winners Alliance)。他的異象不但是要向失喪者傳福音,且要教導、訓練他們。「金恩國際事工團」(King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計畫透過大規模的佈道運動、領袖訓練、散發福音單張和人道援助,達成這計畫。
●請為各地佈道事工得到福音大收割禱告。
(取材自www.assistnews.net)《378期,2009.9.27》
我找到了Daniel King的事工網站:King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也找到原文的完整報導:ASSIST News如下:
Young Evangelist Leads 'One Million-Heirs' to Christ Before the Age of 30
By Michael Ireland
Chief Correspondent, ASSIST News Service


TULSA, OK (ANS) -- As a young man, Daniel King, the son of missionaries to Mexico, read extensively about some of the great evangelists of our time.

Missionary evangelist Daniel King
His heroes were men like Billy Graham, Oral Roberts, and T. L. Osborn.

"I saw pictures of the huge crowds they ministered to and God put the dream in my heart to be an evangelist," King said.

King explained that at age 15, he read a book about achieving success.

"The book said it is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to write down their goals. One of the goals it mentioned that would be good for young people is to try to become a millionaire by the age of thirty," said King.

King says he was called into the ministry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and began to preach when he was six. His parents became missionaries to Mexico when he was ten.

Daniel spent the next thirteen years ministering in Mexico alongside his parents, and when he was fourteen he started a children's ministry which gave him the opportunity to minister in some of America's largest churches while he was still a teenager.

"I realized that because of my upbringing as a missionary in Mexico that money was not important to me, what was important was souls.

"So, that day I wrote down this goal, 'I, Daniel King, want to lead 1,000,000 people to Jesus before the age of 30.' Instead of becoming a millionaire, I decided to lead one million 'heirs' into the kingdom of God."

King graduated with Honors from Oral Roberts University in Tulsa, OK with a BA degree in New Testament, and while he was still attending Oral Roberts University, Daniel began traveling to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preaching the Gospel to whoever would listen.

He has visited over fifty nations in his quest for souls and has conducted soul-winning crusades with attendance of up to 50,000 people in a single service.

Now a missionary evangelist around the world, King recently completed his goal of leading one million people to Christ before the age of thirty.

King and his wife Jessica have kept careful records of all the people who have accepted Christ at their events.

In Indonesia, they had 2,603 decision cards filled out, in Pakistan 11,012 came to Jesus, in Ethiopia over fifty thousand people prayed the sinner's prayer in one night.

This year, right before Daniel had his thirtieth birthday, they added up all the numbers and found that the goal to lead one million people to Jesus had been completed.

Daniel and Jessica King have now set a new goal -- to lead 1,000,000 people to Jesus every year.

Daniel is a co-founder of the Soul Winners Alliance, a group of young evangelists who are committed to leading millions to Christ.

The vision of King Ministries is to evangelize the lost and to teach, train, and edify the body of Christ around the world.

King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plans to accomplish this through massive soul-winning crusades, leadership training,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humanitarian relief.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nistry visit: www.kingministries.com .

King has recently published a book, ' The Secret of Obed-Edom', which seeks to reveal what he believes is 'the greatest undiscovered story in the Bible.' It is predicted to rapidly become a bestseller among believers.

To contact the Kings directly, write:
Daniel & Jessica King
Missionary Evangelists
PO Box 701113
Tulsa, OK 74170
Website: www.kingministries.com
Ph. 918-851-5463


我的驚訝是,他才30歲,卻已經帶領百萬人信主,而且服事遍及50個國家!他除了寫書、做門徒訓練之外,也像年輕人一樣有部落格、用Facebook、用Twitter......。我想,如果神可以用一個如此年輕的生命,我也可以被神超乎想像的使用的,求神幫助。

Wednesday, May 13, 2009

忠僕號(DOULOS)

有一艘船,她叫做「忠僕號」,她的年紀只比鐵達尼號小兩歲,目前是金氏世界記錄裡,仍在海上航行最老的一艘郵輪。不過,如果只是因為這艘船很老,Roger 應該也對她不會太有興趣,那就跟一間古老的房子、一部很老的車一樣,只是古董。關鍵,在於這艘船在做什麼、這艘船上的人是帶著什麼使命和任務航行於海上......

在忠僕號上的全都是志工,而且是來自全世界四、五十個國家的基督徒,他們通常都在船上服事兩年,到全世界很多的國家、港口,把知識、幫助、和盼望運載過去。如果可以的話,邀請你花點時間看看好消息頻道的上下這兩集專訪:

好消息頻道GoodTV (值得一看!)
全家哈哈哈之忠僕號專訪(上集)


全家哈哈哈之忠僕號專訪(下集)


Roger 上一次參訪忠僕號,是八或九年前在台中港的時候;這回,五月下旬,忠僕號即將開抵基隆港,Roger 計劃再去見見她;而且也是忠僕號最後一次訪問台灣了......因為它即將在明年年中退役。

延伸閱讀網站:
維基百科:忠僕號
忠僕號:官方網站
忠僕號:中文網站
曾在忠僕號上服事五年的弟兄:彭書睿

Monday, April 20, 2009

洗禮(Baptism)

這是個叫人喜悅的復活節春天;因為過去連續兩個主日,我參加了兩場洗禮。

復活節那天,是我的主管,他終於在歷經對基督教信仰的諸多質疑、挑戰之後,受洗了!正巧前天也讀到兩年前我自己寫的日記(在上一篇「回顧日記」裡),當他剛來到我們銀行,我們就有很奇特的機會分享信仰;去年,他的太太先信主了,而且經歷了極大的轉變,我的主管也開始去教會、認真尋求神......感謝神,他是聽禱告的主。

昨天另一位姐妹,則是豆子造就多時的門徒,也終於受洗!她才剛和我們從韓國一起旅行回來......好啦,其實是我和豆子為了避免試探,刻意邀她和我們一起去韓國。她叫Jessica,有一顆單純而相信神的的心,感謝神。

九年前的 4 月30日,羅傑也是在復活節之後的第一個主日受洗;所以,春天對我來說,的確就是個復活重生的日子呢。復活節那天在 Jason 受洗的教會唱詩歌敬拜,唱到這首:如此的愛。昨天在 Jessica 的教會又拿到有這首詩歌的 CD 。也請你一起來聆聽、一起來敬拜這位如此愛我們的神。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如此的愛 Ki ko Ahav (希伯來文發音)
詞:約翰福音3:16 曲:Alex Atlas

因神是愛 Elohim 愛世上人
Ki ko ahav Elohim meta olam

賜給我們 祂獨生愛子
At ki mata Et lo yechidom

叫一切相信的 叫一切相信的
Lama la loyuva Kolama miyimo

不至滅亡 反得永生
Lela yimcha chayeye olam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Hallelujah Hallelujah

哈利路亞!阿們!(x 2)
Hallelujah Amen

Tuesday, May 27, 2008

擇偶條件說之羅傑與豆子(Check list)

這裡放了兩篇文章,是羅傑和豆子各自在家族討論區上寫每週一問的回應;我覺得這兩篇文章談出了信仰與愛情放在一起被檢視時,箇中的關鍵之處,所以也就放在小窗這兒囉......

下集預告:半年之約!



發 表 人:豆子
發表時間:2008/05/19 13:45:20

其實豆覺得以馬內利點出了一個不錯的key point~
豆也想說說、分享一下~

「你(妳)看見了什麼?」

謙卑的說自己沒什麼、大家不要稱讚我啦~
努力的服事、積極的參與教會、家族的活動,幫大家做做事情。
寫屬靈文章鼓勵大家,說說自己最近的讀經心得...
談談自己的人生異象、抱負,說愛孩子是天性。

這樣的人,是不是真的愛主?他(她)的生命是不是真的帶出神的果效?

還不夠,因為信仰是很生活的、信仰像是血液裏的成分。
也許有人會在口頭上說愛神,但是行為卻行不出來。

豆覺得信仰是活在我們裡面的,沒有證書證實、也不會恆常的存在。
不是代表神隨時會離去、信仰容易失去,而是要不要有神掌權,都是要人自己做決定。
人經常會變、罪要時時對付。
更有可能的是,我們連我們是誰都不確定。
誰知道我們是不是個「好人」或是「對的人」?

認識一個人若是只在相處的表面上移動,就像二維座標,只有X-Y~,那麼我們只會認識這個人的表面。
若是可以加上時間,了解的部分就會完整一些些,像是二維多了Z軸,形象由平面變成了立體的。
但若是再加上神的眼光,我們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認識就會躍升為四維,比三維更具體。

如果只習慣一對一的互動、在MSN上談話,就容易錯失真正認識對方的機會。封閉式的交往經常導致盲目的愛情。
這麼說不是說有人會欺騙他人或是隱瞞自己的缺點,
而是我們也經常不完全認識了自己、別人。

如果欲認識一個人時,多想想這個原則和比喻,就會多一些把握。
多方面的接觸、相處,多一點其他人的建議,多一點從神而來的確據,
才能更有把握的考慮要不要有感情~
這樣也才不會後悔當初沒看到、沒看懂這個人,也不會有怨言說這個人「欺瞞」了你。

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我們需要真實的認識對方,讓我們曉得在愛情裏該怎樣委身與付出。



發 表 人:羅傑
發表時間:2008/05/19 20:49:58

觀古真可鑑今?
看現在就可以預測將來?
符合全部條件就是我的幸福保障嗎?

豆子這篇回應說的真好,我要拍拍手~~

我想豆點出了我們身為「人」一輩子要面對的課題──做決定與負責任。
因為神給我們自由意志,所以我們可以做決定,但相對的也要負責任,
而因為罪的關係,罪性時常要在神面前被對付;
甚至隨著生命的長大與改變,我會發現自己裡面有過去沒發現的罪。

我想把話題拉回擇偶條件這件事:

今天即使我在神面前列出了我的未來伴侶條件,
我真的可以確定地說......
即使我和這樣一位完全符合條件的人交往結婚了,未來就幸福美滿嗎?
或者也許幸福了三年、五年、十年之後,會不會故事開始變調?

觀察對方、彼此互動多時,
也以為彼此很合適能夠進入感情與婚姻,
交往之後就一定一帆風順?結婚後就一定幸福美滿嗎?

有沒有可能新婚初始信心滿滿、愛神又愛人,
後來一方卻遭遇挫折、遠遠離開神......
這時另一半應該情何以堪?

或者父母敬虔,下一代卻像先知以利的兒子一樣惡事做盡?

我說這些目的不是要打擊自己或弟兄姐妹的信心,
而是請大家回頭看到我們相信的神。
在每一個十字路,順境、逆境發生的當口,
我真的願意定意尋求神的心意,好做出一個合宜的決定嗎?
做了決定之後,也願意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任嗎?

結婚之前,有些事還有轉圜的餘地,
而一旦進入婚約,就要在神在人面前負責任到底的了。
婚姻裡遭遇的各樣問題和狀況,
我覺得不能完全用過去的觀察、所定的條件來判斷和解讀;
如何用合乎神話語的愛與智慧、聖靈感動帶領的方法方式來面對,
才是自己的任務和責任呢!

「信仰最寶貴的地方,是一個人對耶穌的愛是否『始終如一』。」

這是昨天主日崇拜時,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語;
如果,尋求多年一直遇不到生命的另一半,你還願意愛耶穌始終如一嗎?
如果,對心儀已久的對象告白卻屢屢遭拒,你還願意愛耶穌始終如一嗎?
如果,交往許久的對象最後卻是分手收場,你還願意愛耶穌始終如一嗎?
如果,婚後家庭遭逢變故,伴侶因此遠遠離棄神,你還願意愛耶穌始終如一嗎?
如果,孩子、工作、服事都和想的期盼的不一樣......

不要管別人,讓我們始終如一的愛耶穌吧。
愛耶穌,會幸福噢!
「神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要搭救他;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我要使他足享長壽,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詩篇91:14-16)

Thursday, April 17, 2008

家庭主婦(House Wife)

2006年12月10日,我曾在交友日記上提到一位我認識的「未來家庭主婦」......
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一個女生
年紀和我差不多大
在一家上市電子公司的人資部門當「高級管理師」
前天卻是她工作的最後一天
來銀行櫃檯做最後一次的工作

問起她離職之後接著要去哪裡
要去兼職家教,一對一的那種
至少不要沒收入,能補貼生活所需

她說她從學生時代的志願就是當家庭主婦
在某國立大學統計系唸到二年級時
才知道師大有個「家政系」
不然她鐵定以它為第一志願

如今她毅然離職,一定經過了一番取捨才決定
聽她公司的同事提到她的未婚夫還在讀書
我尤其佩服她此時的決定

「當家庭主婦」也許聽起來是個沒什麼的志向
但字面下的意義卻非凡
因為那表示她願意,並且委身給她的家人
在家人的許多人生時刻和場合,她都將成為關鍵的人物
而且在如今這個社會
還需要很多外在條件配合好,她才能快樂地做家庭主婦

希望她的未婚夫也能一直真切感受到她的那顆心
因為那是遠超過做做家事、煮好吃料理的一份委身
看重家庭過於職場的一種人生價值
去年中,她和未婚夫終於結婚囉。正式成為家庭主婦的她,現在在網路上定期公開她的家常食譜料理呢!

因為她最近公開了一道羅傑愛吃的馬鈴薯料理,就特別在這兒推薦一下她的料理部落格囉,呷好道相報嘛!
洪太太的家常菜:http://tw.myblog.yahoo.com/yuanyutsai/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3 VISIONs

這篇文章本該早就要放上來的,將近三個月前的領受和感動,回頭再看,還是一樣深深感動,因此知道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哥林多前書2:12)

去年十一月,韓國之行的第二天,在地板透著溫暖的小小禱告室裡,我跟神說我希望更清楚明白自己的異象,神提醒我「要時常為異象更清楚禱告」。

禱告室裡,我把直到去韓國之前所領受的三個人生異象寫在本子上:
1.建造、改變人的價值觀
2.建立基督化的家庭、服事神
3.活出神的祝福,祝福別人
當我開始進入深深地尋求,我問自己也問神:
往後看十年、二十年,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最需要的關鍵價值觀是什麼?那就是我要去改變、建造的......我發現第一個讓我想到的是:守約,也就是「信實」,然後是「忍耐」和「仁愛」。

最後這個仁愛,顯然是又深又難的功課。我繼續看到了好多耶穌的命令和教導: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大的」......愛,還包括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單單一個「愛人如己」就不容易了,但願我自己先被這樣的價值深深改變、先被建造,然後才能去改變與建造別人。

接著我為未來的家庭和婚姻禱告。坦白說,我有時候還真會幻想神會「啪啦」一聲直接啟示我誰是未來的另一半,但是神就藉機提醒我啦,要我「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好好尋求和確認」;看來神沒有給我那種一步登天的恩寵,哈哈~~~

最後一個異象,我深切的感受到,神要透過這個異象,讓我「用生命來傳福音」。用我和我妻子這一家真實而平凡的生命點滴,來見證並活出神的祝福,而且可以吸引週遭的人來渴慕神!

Thursday, February 07, 2008

美滿婚姻的目的、原則和關鍵(Marriage)

昨晚在 MSN 上,一位姐妹居然說她想不出自己為什麼該結婚、不知道結婚的目的是什麼?雖然我還單身未婚,但我願意在此分享以下的內容,它們是上個月我參加培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真善美進階講座的內容;大年初一,就當新年禮物送給大家囉。(理財專員的一天的下集,只好延後問世啦~)
一、婚姻的目的:伴侶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阿摩司書3:3)

原則:婚姻中的合一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關鍵:配合妻子的經期
女人的漏症若好了,就要計算七天,然後才為潔淨。(利未記15:28)

撒但的目標:使丈夫不配合妻子的經期

神設計妻子的經期有特別的意義

(1)是神應許女人的記號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提摩太前書2:15)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創世記3:16)

(2)每月警誡妻子受誘惑的危險
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

(3)每個月提醒丈夫自制的必要,和妻子需要保護,並接受神話語的潔淨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他比你軟弱...(彼得前書3:7)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以弗所書5:26)

(4)流血象徵基督的救贖
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來書9:22)

[以下這段特別針對做丈夫的]
必須將妻子經期的「試煉」視為受歡迎的「朋友」,而非討厭的介入者。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各書1:3)

厭惡表示你抗拒神的設計,因而帶來自我排斥、挫折和苦毒。
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希伯來書12:15)

二、婚姻的目的:享受
分辨敬虔的享受和情慾的享樂是很重要的。在神的面前,有滿足的喜樂,並有永遠的福樂。而撒但的勢力範圍裡,是罪中之樂,只是暫時的。
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希伯來書11:25)

原則:自制

關鍵:在特殊的時候暫時分房

撒但的目標:追求自我滿足

(1)神設計禁慾時期為了夫婦屬靈、心理、情感和身體的健康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哥林多前書7:5)

(2)遵守禁慾時期能增進生理的情趣,正如禁食能使人事後更懂得如何享用食物。

(3)在婚姻中自制才能使婚姻的床聖潔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希伯來書13:4)

禁慾的時間:

(1)在經期中
未曾在山上吃過祭偶像之物,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未曾玷污鄰舍的妻,未曾在婦人的經期內親近他...(以西結書18:6)

(2)經期後七天(若有其它毛病或感染)
女人的漏症若好了,就要計算七天,然後才為潔淨。(利未記15:28)

(3)兒子出生後40天
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他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利未記12:2-4)

(4)女兒出生後80天
他若生女孩,就不潔淨兩個七天,像污穢的時候一樣,要在產血不潔之中,家居六十六天。(利未記12:5)

(5)敬拜前一晚
若男女交合,兩個人必不潔淨到晚上,並要用水洗澡。(利未記15:18)
你們要這樣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污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污我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污穢死亡。(利未記15:31)

三、婚姻的目的:完整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2:23)

原則:屬靈的能力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以弗所書3:16)

關鍵:靈裡合一
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他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他。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得前書3:7)

撒但的目標:破化婚姻的精神

(1)當任何一方感到被利用,婚姻中合一的靈就被破壞了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弗所書5:29)

(2)藉著神的話和禱告,婚姻中合一的靈得以加深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以弗所書5:26)

(3)當二人同心禱告,就有莫大的能力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18:19)

(4)利用禁慾的時間禁食禱告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哥林多前書7:5)

四、婚姻的目的:多結果子
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5:8)

原則:生養眾多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1:28)

關鍵:視兒女為神的祝福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

撒但的目標:不負責任的享樂

(1)神對婚姻的第一道命令:「生養眾多」(創世記1:28);洪水後又重申此命令。
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 (創世記9:1)

(2)不想有孩子的自私理由包括:
a.會失去自由
b.負擔不起
c.妻子會失去美麗
d.孩子會叛逆
e.他們會在邪惡的世界中成長
f.人口過多
g.可能引起健康的問題

五、婚姻的目的:保護
原則:敬虔的後代
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瑪拉基書2:15)

關鍵:對婚姻終生的委身

撒但的目標:分散家庭

(1)神在地上的國需要有敬虔的後代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2)神應許敬畏祂的人他們的後裔在世必強盛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詩篇112:1-2)

(3)神恨離婚,因為離婚降低有敬虔後代的可能性
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休妻的事和以強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惡的!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不可行詭詐。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瑪拉基書2:15-16)

(4)若配偶是非基督徒,神應許保護他的兒女
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原文是弟兄)成了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就由他離去吧!無論是弟兄,是姊妹,遇著這樣的事都不必拘束。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哥林多前書7:14-15)

六、婚姻的目的:預表基督
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以弗所書5:32)

原則:捨己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24)

關鍵:妻子的順服和丈夫的犧牲

撒但的目標:同等權柄

(1)丈夫當為妻子捨命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5:25)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得前書2:21-25)

(2)妻子當順服丈夫,使神的話不至受毀謗
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毀謗。(提多書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5-7)

(3)父母當為兒女捨命
兒女不該為父母積財,父母該為兒女積財。(哥林多後書12:14)

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約瑟(Talking to Joseph)

約瑟是我認識的一位弟兄,他的名字真的就叫做約瑟,而且,我們倆的生日是同一天,不過他大了我幾歲。

兩年前,好一陣子沒聯絡的他來新竹找我......他辭去了知名外商公司的工作,要去高雄念神學院。當初和他是在台中的母會認識的,當時他其實不過是因為工作的緣故,在台中待了幾個月然後就離開台中了。但是發現一個和自己生日同一天的弟兄,我們彼此都很高興,即使在不同城市也會偶爾關心對方一下。

我也很高興能成為他念神學院這段時間的奉獻支持者和代禱者。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我正在透過我金錢的奉獻,支持一位未來的傳道人;透過他,將有更多機會能影響這個世代人心的價值觀、能分享和傳遞從神而來的祝福。

昨晚約瑟打了通電話給我,他跟我分享念神學院這一年半以來的感想──不是更多的聖經知識、不是釋經、講道學的多好,而是「更明白神的心意」!

約瑟開始跟我分享關於一間他台南家鄉某個教會的故事;很多年前,一位牧者從神學院畢業不久來到這個教會牧會,這個教會有弟兄姐妹分成兩派,彼此隔閡而且爭鬧,某次長執會後,這兩派的衝突更劇烈了,而且這位牧師夾在這中間,也成了多人中傷和攻訐的對象。一個晚上的某次聚會後,有人告訴牧師,教會中有流言話語把牧師說的極為難聽,牧師心裡非常的掙扎,是否該尋求另外的事奉道路......

想不到當天晚上就有一通從美國來的電話,邀請這位牧師到美國牧會。牧師為此禱告尋求神的心意,而他深深地體察到神的心意是要台南這個教會的弟兄姐妹兩下和好、彼此合一,如果他就這樣離開去美國,不就只是讓事情停留在原地、甚至可能更惡化嗎?於是,他決定好好留在台南,使神的心意被成全。

約瑟說到這裡,特意提醒我,很多時候我們人會看眼前某個人的缺點、傷害我們、或是讓我還不滿意的地方,其實我們反而要常常為對方禱告、相信對方會被神所改變;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 4:32)
後來,那間教會成為目前台南最大的教會......

Monday, January 29, 2007

守住真愛守住家(Family Keepers)

去年底,因著 神豐盛的賞賜與恩典,公司給了一筆額外的福利金,正好新的一年也到來,於是重新規劃了自己金錢奉獻的方式,在感動中決定我的奉獻以「與我的人生異象一致」的人或機構為主要對象。這裡要介紹的就是一個我的奉獻對象:真愛家庭協會

摘錄一段真家庭協會網站上的宗旨簡介: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 人類所面臨最嚴重的社會危機是家庭的破碎與瓦解. 聖經早就警告: 父母的心若不回轉向兒女, 兒女的心若不回轉向父母, 遍地將遭受咒詛. 這個世代急需喚起並協助人們回歸家庭.

真愛家庭協會的宗旨就是提供有實效與特色的專業服務,並與教會, 相關機構和專業人員密切合作, 助推動普世華人守住真愛守住家.

前兩天,是個星期五的晚上,真愛家庭協會的創辦人葉高芳牧師正好在新竹,在一個教會的社青團契裡講「另一半的追尋──停、看、聽」的專題,我在那兒重新複習了一個一年半前聽到的信息,關於尋求另一半的藍圖......

右邊這個三角形,就是尋求另一半時的藍圖。信仰是最重要的地基、基礎,或許這麼把信仰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非基督徒,或者甚至有些基督徒都並不那麼認同,但這裡談的信仰並不只是「教條」,而是真實地對生活產生影響、帶出彼此差異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它們會決定時間的分配、金錢的分配等生活細節。

再來是品格,它包括了道德、倫理觀、負責等重要的重要的人格,有時也可以說是「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即使某個時刻,一個人失敗了(人生中我們都難免會經歷失敗挫折),但關鍵是他面對這失敗時的態度,他是否能承擔、負責任。

再來是性格,就是我們習慣說的個性,通常個性相似度越高,兩人越容易相處;個性越相異,則是互補性越高。通常來說,大部分的單身未婚者,傾向找的是相異個性的對象,因為挑戰性高、互補性也高,但是,難度也很高。不過,不管是個性相似或相異,有一種情況一定要小心:就是對方是個性異常、嚴重偏差的人,比方說極端的暴力、過度的自憐.....等等,這就要謹慎三思了。

至於背景,除了教育、興趣這些之外,還有一樣很重要的「家庭背景」;中國古代重視的門當戶對,其精神在現代依然適用,台語還有一句話說:「三歲定八十」,印證了從小接受的學齡前教育,甚至是胎教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十八歲之前的可塑性最大,但十八歲之前的關鍵正好是在家庭。

現代男女交往反而越來越不談雙方家庭、家人,其實是很危險的,葉牧師和師母,在他們念中原大學四年級開始交往時,葉牧師就趁寒假期間邀師母到台中他的家去認識他的家庭與家人;葉牧師希望在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家庭狀況讓他的女友完全明白,並且好好考慮是否要繼續交往......用幾句話簡單描述他的家:在印象中他六歲的時候才見到他的父親、他的父母沒有合法的婚姻關係、一直到他父親過世,他回想起來,他好像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完整的話......雖然聽起來很糟,然而也因為認識了 神,讓葉牧師得以被更新與改變,他能夠靠主得醫治、被改變。

最後是外表,像是身高、體重、外貌這些細項;基本上,至少對方的外表不能讓你感到「討厭」啦。

葉牧師對這份藍圖做了兩個重要的註解:
一、越往下基礎的考量,越重要。
二、越往下的考量,相似度越高越好。

主啊!求你為我未來的配偶,造一個理想的配偶!」這是葉牧師從信主的第一天開始,就每天不停的禱告。一起來守住真愛守住家吧!

Monday, July 25, 2005

修正版理想伴侶條件(Terms)

前幾天重新思想、修正了我的未來理想伴侶條件。這次我更多的從「建立與維持美滿、幸福、又合神心意的婚姻關係」的方向來修正,所以我刪掉了幾個相形之下並不重要的條件。

[2005/07/22]修正版─我的理想伴侶必要條件

1.願意不斷地追求個人的成長,在靈性、智慧、和生活態度上。

2.彼此能溝通來面對衝突;願意解決衝突、願意學習解決衝突的技巧。

3.價值觀相近,有屬神的價值觀而非屬世的價值觀。

4.彼此的人生異象能互相成就,互相支持。

5.願意建立基督化、以上帝為中心的家庭,一起學習做父母,教養屬神的兒女。

6.有好習慣:守時、重視承諾、個人整潔等。

7.有從神而來給我們兩人的感動、彼此來電,還要加上環境的印證。

看一看一年半前的版本:我的未來伴侶條件 ─ 10 Yes and 10 No

Tuesday, July 05, 2005

三個家庭、三個呼召(Call)

七月 3 日,這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早晨,得勝堂舉行了一個十分有別於以往的主日崇拜。

這是一個「見證與異象分享」的主日;我們教會有三對夫妻三個家庭,今年分別從上帝那兒領受了呼召,在未來服事上帝的道路方向上,有重大的改變。這天三位弟兄分別上台分享異象及見證,並公開接受牧師、長老、以至整個教會的祝福。

一位交大的教授,兩年前利用教授特有的安息年,去美國台福神學院進修裝備回國後,最近上帝帶領他們家要在新竹開拓一個新的台福教會。

另一位台積電的主管,則「歷經波折」申請通過赴美就讀台福神學院,並且毅然辭去台積電世人稱羨的高薪工作;他自己見證說,他是台福第一位托福成績不及格還能入學的學生。

最後一位也是科學園區知名企業的工程師,他也辭去許多人企求嚮往的園區工作,要在新竹的北門聖教會獻身全職服事,並且於今年入學就讀信義神學院的道學碩士班。

他們的分享見證了他們三個家庭認真尋求上帝心意的那種單純與順服,牧師長老們的祝福也使我看到教會的無私與捨己;因為這三個家庭其實都是我們教會非常重要的同工,擔任過執事、敬拜主領、兒童主日學和各樣的服事。他們當中在得勝堂聚會最久的甚至已經長達 18 年,而得勝堂今年也才要過 20 歲生日;可以說他們在教會還是佈道所的那個年代,就開始在這裡為上帝打拼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積電那位弟兄分享說,他在服事與做主工的道路上,一直奉行一句話,叫做:「要錢、要命、不要臉!」要錢,就是要奉獻、要用金錢支持上帝的工;要命,就是要努力為上帝贏取人的靈魂,與建造更豐盛的生命;不要臉,就是為主的緣故,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可以全然放下。哇,這是一種多麼積極的態度啊!

他們領受祝福的離開之後,我也深切盼望自己和更多的弟兄姐妹,能興起來為主服事,因為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多麼美的見證。

Monday, May 16, 2005

全球禱告日Global Day of Prayer

昨天是教會節期中的「聖靈降臨節」,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禱告聚集「全球禱告日」的日子;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超過兩億人的基督徒都在這一天開口讚美、為國家守望代求,求主的國度降臨,聖靈帶來復興。

下午 3:00~6:00 我也參加了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台北禱告會,儘管頭一個小時大雨不斷,不過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不斷聚集,我看到今天的中國時報上寫道,至少有兩萬人參加。當然,人數的多寡不應該是我們最看重的,身為一個基督徒,我最關心的是屬靈空氣的改變、上帝的心意被成全、上帝的榮耀被彰顯。

我認為昨天在台北的全球禱告會有幾個重要的屬靈意義;首先是凱達格蘭大道這個地點,由於過去在這個地方的聚集可以說都是抗爭、衝突和對立,而基督徒這樣單純目的、為國家禱告的聚集,代表一種象徵性的意義,是那些政治抗爭或族群對立的遊行活動所沒有的。當基督徒願意拿起我們特殊的權柄,舉起手來禱告時,表示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靠人自己的方式行不通,願意將主權交給掌權的上帝,謙卑地尋求上帝在這個國家這塊土地上施行祂的作為。

這個禱告會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尋求「合一」和「和好」,也有一些築壇獻祭的象徵式行動,姑且不論這個築壇儀式是否流於形式,不過我更願意看重它的立意;教會、族群之間的合一、聯結與和好是許多人共同的異象和看見,而一顆「願意的心」是和好的第一步,接著還必須帶出「實際行動」的作為,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合一,真正的和好。所以不是禱告會上憑著信心熱切禱告,一陣熱鬧之後就會有和好,而是我們都看懂在這個儀式背後的屬靈意義,然後去真正落實在我們個人的生活裡、去行在我們的行為上,因為「信心若沒有行為便是死的」。

此外,「全球禱告日」的異象是要祝福列國,叫神的榮耀彰顯,叫人悔改認罪,求神醫治這地;南非基督徒商人包華弟兄(Graham Power)在 2000 年從主領受這個清楚的異象與指示,並於 2001 年起由開普敦、南非全國、南非洲多個國家,再到整個非洲同時舉行。那麼,參加的基督徒是否領受並認同這個異象呢,還是只因為別人來參加所以我也要去?或是認為眾人聚集的禱告上帝才垂聽、才成就?若是這麼想的話恐怕是抱著不對的心態來參加這個禱告會了。的確,誠如包華弟兄在香港所言:「教會最大的挑戰是合一」,如果許多教會、許多基督徒還停留在觀望、懷疑、甚至批判的立場,合一與復興恐怕不容易呢。我寧願我是個願意參與禱告,謙卑尋求主的心意,並且中肯地提出洞見與建議的人。你是否也願意呢?我們一起來禱告吧!

延伸閱讀關於全球禱告日、國度復興的文章: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 HOSANNA TOD:「全球禱告日 - 追求合一同心禱告
吳獻章牧師:「論復興
康來昌牧師:「復興與正常基督徒生活

Saturday, April 02, 2005

Vision Sharing (2) ── 建立基督化家庭

我的第二個 Vision 和家庭有關係,就是要「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中心,按照上帝的話過生活的家庭」。

什麼叫做「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呢?就是我和我未來的妻子都定意、下定決心讓耶穌在我們的婚姻關係中做我們的「中間人」,讓耶穌介入我們的婚姻關係。而在我們生育、教養孩子時,要如同聖經以弗所書第 6 章 4 節所說: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更重要的,我和我的妻子要能以身作則成為兒女的榜樣,並且言行一致;我們教導兒女的準則是什麼,我們自己的生活準則就是什麼,我們教導兒女什麼樣的價值觀,我們自己就是行出那樣的價值觀,用身教來代替言教。

聖經申命記第 6 章 6-7 節有一段很美的話: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我在這裡,看見了上帝託付給身為基督徒父母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教導孩子學習神的話語的責任。我要我和我的妻子不只是「自己做基督徒」,還要為上帝教養屬神、敬畏神的子女。

說了一堆嚴肅的話,其實我最大的盼望,就是我的家是蒙神賜福、在眾人面前有美好見證的,當別人看見我的家庭時,他們要說「真是美好,我也希望建立那樣的家庭」,然後,我和我的全家可以舉手把這樣的榮耀歸給我們慈愛的天父上帝。

Sunday, March 27, 2005

Vision Sharing (1) ── 傳遞正確價值觀

越來越多人問到我人生的異象願景(Vision)是什麼,我想我自己也該好好釐清一遍,然後把它們寫下來。我的第一個異象,就是「透過文字,將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傳遞給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大約是 2002 年時,上帝就把這個異象放在我的心裡逐漸成型;這個世代的價值觀混亂,讓許多年輕人的心無所適從,他們不知道何者才是他們應該依從的標準與榜樣,於是將媒體、新聞、週遭同伴所傳達的訊息照單全收,再用自己的話解釋,結果就是你我所看到的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速食而功利、脆弱又多刺、追求愛卻不懂愛的年輕人。

我期許自己能做個「寫作、編輯、企劃與整合」的人。把對 15~25 歲的年輕人有幫助、能使他們更認識與建造自己的文字,直接傳達給他們,或者傳達給能夠接觸到這群年輕人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盼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一本公開發行的雜誌,單單為這個目標而出版,並能夠與世界的價值觀對話,讓年輕的世代看見盼望,而且是可以真正在他們生命中行出來的盼望。香港有一個由基督徒創辦的「突破機構」,他們的使命目標和我異曲同工:「突破是一個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的青少年文化、教育機構,主要透過文化媒介、輔導服務、群體活動及整全訓練,接觸香港青少年,激發他們反省及探索生命,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我深深的盼望,也要藉此呼召與我有相同看見、認同這個異象的基督徒,一起委身在這個異象裡,現在請你繼續裝備、造就好自己,有一天讓我們能夠一起同工。為什麼一定要基督徒?因為我深信唯有上帝的真理,才是正確健康價值觀的判斷標準,才是足以與世界價值觀對話的根據。為什麼要先裝備造就自己?因為這需要專業;寫作、編輯、出版,乃至行銷、活動、傳播,都需要專業的能力,此外聖經話語的扎根與信仰造就的根基,也同樣不可少,所以需要好好先受裝備。

我非常期待看見我這篇文章的你,若是有任何感動或回應,請一定要留言或寫信給我;願上帝賜福與你,使你的生命時常經歷更新。

Friday, February 04, 2005

我的未來伴侶條件 ─ 10 Yes and 10 No

這份未來伴侶條件,在我2004年年初的時候就完整的寫好了,現在只是把它放在這裡。也許有人一看了這份條件清單就會笑了,笑我一廂情願的寫這些條件,卻哪裡去找到這樣的伴侶,笑我自己又具備什麼條件呢!不過我相信上帝終會為我預備的;預備她,也預備我自己。

※ 10 Yes, 十個必要條件
1. 情緒健康,沒有過度的防禦心;願意慷慨地與人分享物質和時間;她要是誠實而且親切的。
2. 不斷地追求個人的成長,在靈性、智慧、與生活上。
3. 有解決衝突的意願並且願意學習解決衝突的技巧,彼此可以達成協議以面對衝突。
4. 屬靈生命的光景是健康而正面的。
5. 有建立基督化家庭、以上帝為中心的家庭的異象,願意學習好好做父母、生養孩子。
6. 彼此的人生異象能互相成就,互相支持。
7. 有好的習慣,包括守時、個人的整潔等;要具備我也能起碼接受的審美觀,像是衣著髮型(就是不要太另類啦)。
8. 有才幹:會下廚、懂音樂(比方說會彈鋼琴或像我一樣喜歡唱歌)。
9. 有屬神的價值觀而非屬世的價值觀。
10.彼此有來電的感覺,彼此喜歡。

※ 10 No, 十個不能忍受條件
1. 好發怒,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怒氣。
2. 不敢、不願意敞開情感,常常很難表達內心的情感與情緒。
3. 擅於說謊。
4. 有壞習慣:例如酗酒、吸毒、賭博、煙癮等等。
5. 衣著和個人衛生拉遢。
6. 對許多事物顯得懶惰。
7. 過度依賴別人。
8. 自大、傲慢。
9. 與我有不同的信仰。
10.有凡事喜歡干涉的父母,超過適度關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