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4, 2010

信義神學院關顧牧養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What Shall We Do?)

(刊於國度復興報416期)

  一○五萬人有多少?比宜蘭、花蓮、台東加起來還多,比全台灣的基督徒總人口還多,它是目前在台外籍移工、新移民配偶及其所生第二代子女的總人口!位於新竹 交流道旁的中華信義神學院(以下簡稱信神),注意到這個全球化衝擊加上政府勞工及婚姻政策形成的龐大族群,是活在這塊土地上卻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福音未得之 民,於是推動針對此族群的宣教並連結許多國外差會及台灣教會一同投入。
「外籍移工」就是一般俗稱的外勞,「新移民配偶」過去則常被叫做外籍新娘,不論她已結婚幾年都叫新娘;信神副院長魯思豪表示:那些俗稱其實都帶有歧視性,而以外籍移工與新移民配偶稱之,是較為尊重的說法,也是他們最能接受的稱呼。
全球化形成的人口流動
  在台一○五萬人口的新族群,其實有一個主因來自全球化的資源分配不均,造成部份人口從資源少的地區或國家往資源多的地方移動,鄰近的香港、韓國、日本等國 也都面臨類似新族群人口快速增長的景況;包括台灣在內東亞幾個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與建設,其實與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外籍移工息息相關。
外籍移 工在台灣,是個有別於過去傳統俗稱三低基層的「3D新基層群體」── Danger、Dirty、 Discrimination( 危險、骯髒、被歧視),他們幾乎每天都超時工作,以低廉的薪資從事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而且還要受其本國及台灣的仲介公司雙層剝削,通常來台第三年才會 真正開始存到錢,工作滿三年後又必須先被遣返回國才能再申請來台,最可悲的是他們即使在台工作十餘年也拿不到永久的居留權;在現行政策下,他們被視為台灣 的過客、被當作次等人。信神魯思豪感性地說:「我們所享受台灣經濟成長的舒適生活,一大部分是這群外籍移工兜售他們的青春,在危險、缺乏人權的環境中工作 所換來的。」
至於來自中國及東南亞的新移民配偶,則面臨許多語言隔閡及文化適應問題,因語言不同造成的夫妻溝通問題,常造成新移民配偶的婚姻不 幸福,此外其子女到國中年紀後,甚至會開始歧視其中文能力較弱的媽媽。近期的觀察也發現她們在同儕之間容易比較與誇耀自己的經濟能力,假若先生不忠,她們 也容易傾向於對婚姻不忠。

積極看待新移民族群
  我們當如何看待這個新移民族群呢?魯思豪指出:不同民族通婚對下一代在語言學習上是更具加分作用的,台灣社會應當將其視為機會而非負擔;同時教會也應看到 這個龐大族群其實是福音未得之民,比方說泰國是小乘佛教國家、越南於二○○○年共產政府才對外開放,印尼則是回教國家,在許多省份傳福音甚至是犯法的,這 些國家的人往往來台灣才有機會聽到福音;他們在台灣卻又面臨許多不義不法的事,包括不平等的薪資、非法的超時工作,以及無法長期居留及語言困難等等,甚至 可說是受到政府政策與社會整體的歧視,教會豈不應正視這個人口比基督徒人數還多的族群,代表著基督伸出愛的雙手來關顧接納他們?
目前信神除了開 設相關宣教課程傳遞神學理念,師生組成宣教團契至各地泰籍移工教會、移民署收容中心、甚至拘留外籍人士的監獄進行關顧及傳福音之外,信神也籌設「宣教中 心」成為資源平台,連結眾多教會與國外差會持續投入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福音事工,並提供其法務及生活的實質協助;信神盼望能提供眾教會在神學立場上的 學術性參考,再加上眾多不同教會、差會及機構的實踐經驗,強化台灣教會對此新族群的宣教動能。魯思豪堅定地說:「我們有的資源雖然不多,但信神會以有限的 資源盡全力來做這一塊。」

夏義正牧師與馬堡差會
  在國內只要談到泰籍移工的宣教與福音事工,就不能不提信神圖書館館長夏義正牧師,他來自德國一個有百年泰國宣教歷史及經驗的「馬堡差會」,花蓮畢士大教養 院即為馬堡差會所建立;已在台灣北部陸續開拓建立六間泰國教會的夏牧師,可以說除了在信神授課之外的其他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在台灣的外籍人士。
夏牧師幾乎每週都會帶著泰、越、印尼、簡體中文等各式語言的福音書籍,到新竹及南投移民署關顧逾期居留的外籍收容人,以及與「燈塔協會」成員前往台北監獄 探訪共約二百七十位外籍受刑人;燈塔協會是由多位印尼、越南、韓國、泰國等國籍基督徒組成,夏牧師則是目前的協會領袖。談及台北監獄時,夏牧師特別指出該 監獄將相同種族語言的外籍受刑人隔離在不同工場,早已受聯合國指責,國際上將其視之為台灣忽視人權的舉措,對台灣的國際聲譽有很負面的影響。
到了週末,就是夏牧師最忙碌的時候。每週六在觀音、內壢等地有許多泰語查經班,主日上午在台北樹林、三重等地泰國教會講道,下午在各地泰勞工廠附近的泰國餐廳發福音單張,晚上則在觀音、內壢泰國教會講道,此外每月還到台中的泰國教會講道一次。

宣教中心成為資源平台
  信神宣教中心連結了幾個像馬堡差會一樣,長期委身某個國家、種族福音工作的機構,例如越南的國際差傳協會和宣道會、印尼的工業福音團契,以及由數個國家基 督徒成立的關顧在台外籍人士協會(TECC)等。彼此也發展出一套有默契的配搭模式:在傳福音和教會拓植方面,其資源、方式和策略以差會為主,而在關顧對 象有生活、法務或社會問題時,由信神出面與政府或相關單位協調,例如各地收容所事工的連絡及安排、收容人遇到不平待遇時的申訴協助解決、國家法令不週全時 修正建議,以及與政府官員的溝通等等,著重在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上;透過這種福音與生活實務面的雙重關懷,已成功協助多位外籍移工接受福音相信耶穌及順利 返國。
信神基層宣教部郭素鳳主任說,台灣不少教會在牧養關顧過程中,接觸到越來越多新移民配偶,卻常不知如何處理其遭遇的問題,或者教會中缺乏 具相關恩賜的人力,正好六月廿八日信神將舉辦關顧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基層宣教研習會,盼望更多教會願意來學習如何牧養關顧這個族群。

外籍移工的非傳統牧養關顧
事實上,信神與差會、教會發展出許多因時因地制宜的非傳統牧養關顧方式,比方說夏牧師建立的幾個泰國教會,在主日當天傍晚向當地教會借用會堂,不但教泰籍 移工中文課,也讓他們教本地人泰語課,晚上七點半開始的主日崇拜,詩歌敬拜後馬上就有廿分鐘的福音佈道,每次都呼召人決志信主;接著很快把人分成兩組,一 組是信主三個月內的初信造就,另一組則是信主較久的裝備課程。最後聚會結束時則發動大量義工開車送信徒回工廠,趕在門禁時間前回到宿舍。
許多外籍移工一個月只放兩天假,這僅有的兩天假期又花兩、三個鐘頭搭公車和火車到教會參加崇拜,便要充分利用難得的時間;這樣的牧養關顧也證明很有果效,每年都有信徒獻身傳道,在台期間修讀遠距神學院,回國後再正式就讀當地神學院,向自己的同胞繼續傳福音。
至於平時對信徒的關顧與牧養,因為外籍移工平時都住在工廠宿舍無法外出,因此根本就不能探訪,於是就改用電話關心與牧養,透過手機讀經與禱告,外籍移工教會傳道人每月的電話費用支出平均約五千元。

未來的展望及可行策略
信神每學期都會舉辦各式有創意的宣教募款活動,讓師生及教會關注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的宣教需要,比如發動全院師生為弟兄姊妹「宣教洗車」,以及舉辦「泰享受」泰式料理募款餐會等等。
魯思豪表示,長期且持續地關心外籍移工及新移民配偶族群,能在政府修訂政策法令時發揮影響力,信神也將繼續與政府部門維持互動,並對不義不法之事保持關 注、提供協助。他也為教會指出一個較可行的具體事工策略,就是和縣市政府合作新移民家庭的訪問關懷,並協助新移民女性開設諸如美滿婚姻講座,或是語言、親 子等課程等。(第416期,2010.6.22發佈)



【照片說明 】

▲三重泰國教會聚會一景(夏義正牧師提供)
▲泰國教會舉辦聯合退修會於石門(夏義正提供)
▲南投收容所小型佈道會
▲夏牧師正在發泰文福音單張(夏義正提供)
▲內壢教會泰國人受洗(夏義正提供)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這篇報導寫得非常讚!
可是我很好奇的是
當期報導也可在其他地方po出來嗎?

Roger Lai said...

嗯,已經刊登的就應該沒問題囉....
而且是非付費媒體,我想比較沒爭議啦
要是一般媒體,最好再過幾天再post更妥。